行业知识详情

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发布时间:2019-12-17

本文主要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总结。

一、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中有着非常久的使用历史,现在它已逐渐成为最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而且混凝土结构比较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有: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

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

产生原因有: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

产生原因有: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缝处清理不干净;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4.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有: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

5.混凝土冻害。

产生原因有: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三、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材料的选用

钢筋混凝土是水泥与骨料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决定着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等指标。通常来说,在选择材料时还是应该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比如气候因素、地理环境、施工的工期以及施工的现场环境条件等等,把这些因素综合分析之后再来确定选用何种材料。不同的材料在强度、耐酸碱等程度上的差异是决定最终是否满足设计需要的基础。

2.模板设计与施工

模板体系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外观效果,选择适应综合考虑其强度、刚度、可周转次数及经济性等。如果在一个剪力墙结构的工程施工中,对拉螺栓的刚度不够,混凝土剪力墙浇筑完后,就会产生胀模现象;另外,设计模板时要考虑到墙、柱混凝土全部侧压力已由对拉螺栓承担,而不应考虑侧向支撑杆件对混凝土侧压力的承载作用。因为侧向支撑杆件一般较长,受压后就会产生较大的挠度,这样即使理论上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但因其变形将导致模板产生位移而引起混凝土漏浆甚至跑模现象。施工时为防止模板位移或变形应在模板上口拉水平线,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持不动,随时观察模板是否因混凝土浇筑而出现变形。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必须清理干净,特别是墙柱根部模板内和梁柱模板交界处易落入杂物,拆模后会形成孔洞、夹渣等。浇筑混凝土前竹、木质模板必须洒水湿润,否则木质模板会吸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振捣过程中不利于气泡排除,导致气泡附着在模板表面,形成蜂窝、麻面、气孔等。新模板使用前须在板内外和周边(含零部件)刷油,竹胶合板模板,可以刷脱模剂,油性脱模剂涂刷不应过厚,以免流坠。钢制模板使用的水性脱模剂或树脂类脱模剂,应与油性脱模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水性脱模剂造成钢模板锈蚀。

3.钢筋制作与安装

合格的材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钢筋进场在成批加工前应取样进行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试验。另外,钢筋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例如,梁、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偏向中轴,就将显著减少梁、板的有效高度,不但使构建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增加,而且还会大大增加裂缝的宽度,严重的还会使梁、板有折断的危险。所以,施工时应熟悉图纸和设计要求,钢筋安装时应注意受力筋位置、受力筋的净间距、受力筋的搭接,不同级别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是不同的。

4.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人跟班管理,并应做好以下方面的质量控制:查对搅拌站是否按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配料;检查控制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必须符合操作规程的规定;督查取样人员按规定批量请监理人员见证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保证混凝上的振捣方法正确,禁止漏振。对于柱体还应跟踪检查已浇混凝土的侧壁模板有无空鼓现象。若空鼓,则说明混凝土有脱节空洞,需补浆补振;安排模板工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如发现胀膜、下沉、漏浆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安排钢筋丁跟班作业,发现结构内钢筋偏位应及时予以校正;施工缝和后浇带留设位置及相应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和施T技术方案执行;及时查验校正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保证其尺寸误差控制在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上的终凝时间。

5.按科学比例配制混凝土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想适应,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施工气候等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条件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作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应加入适量的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优化其配制比例,在施工中效果更明显。但是,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试件强度就随之降低。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

6.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派专人在12 h内根据气温及混凝土硬化情况对混凝土开始进行养护,养护时间须符合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到期按时送检,及时判定浇筑的混凝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混凝上硬化过程中,严禁受到冲击、振动、加载等影响。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顺序应按照施丁技术方案进行,对于底模拆除时间还应根据规范要求执行,严禁将强度未达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构件随意拆除底模。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要及时对其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查其尺寸偏差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当发现结构外观存在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裂缝、夹渣、尺寸偏差大等质量缺陷时,施工方不应擅自进行修整,而应请监理等有关人员根据实际缺陷程度进行会诊,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方案,经共同签认后再进行认真修补整改。修整后的部位还应重新检查验收。

四、结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掌握其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施工时,我们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尽可能的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鲁班乐标,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