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和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推进工程建设行业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行业智能建造标准优化与产业升级。经研究,决定征集一批智能建造典型案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类别
相关单位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装备制造、智慧运维方面,具有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具有先进性、影响力的产品和成果,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一)数字设计方面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参数化设计、协同设计、智能辅助设计,形成工程项目信息的数字化表达并进行深度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BIM、AI等数据模型为载体,实现工程项目设计成果的数字化交付;探索AI辅助设计,实现数据驱动的系统化集成设计;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
(二)智能生产方面
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建立智能生产线,推进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实现生产工艺数字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建筑构件模数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的精益管理水平。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生产管理、智能生产线、3D打印技术、智能化物流管理、生产数据交付等。
(三)智能施工方面
利用数字技术对工程施工技术和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辅助开展各环节施工作业,并对施工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物资、施工工艺和场地环境进行智能化组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驱动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全流程智能施工、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应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型应用等。
(四)智能装备制造方面
基于GIS、物联网,融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具备一定自主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建筑智能装备。包括各类智能施工机器人、智能监测与检测装备、智能物流与运输装备、智能穿戴与辅助设备等。
(五)建筑产业互联网
围绕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适应行业(产业)协同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数字系统。包括建材集中采购、部品部件生产配送、工程设备租赁、建筑劳务用工、装饰装修等垂直细分领域的行业级平台,提升企业产业链协同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级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和质量效率提升的项目级平台等。
(六)智慧运维方面
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感知装备对建筑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安全风险进行智能化监测和管控的运维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利用基于BIM的管理平台对项目进行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视频、安防管理等应用的智能运维平台。
二、征集条件
1.申报案例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及项目应用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5年3月17日发布的《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有关要求,案例具有先进性、影响力的产品和成果。
2.申报主体应为江西住建云登记或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且是新技术(产品)成果的持有单位或服务对象。
3.申报案例的建设、设计、咨询、施工(总承包)及其他相关单位均可作为申报主体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联合申报时应明确牵头单位。申报单位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4.申报案例已投入使用,产品已投入生产,且相关技术和产品无知识产权权属争议,未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优先支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申报。
5.申报案例为我省在建的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且已取得施工许可证。
三、工作要求
1.组织申报。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负责组织本地区案例申报、初审和推荐工作,确保全面、有效征集相关案例。每个设区市推荐的案例总数不超过20个,已入选江西省智能建造典型案例不再申报。
2.提交材料。申报单位应于2025年10月31日前,向项目所在地或企业所在地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江西省智能建造典型案例申报书》(附件1)并加盖单位公章,
3.材料初审。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于2025年11月7日前将审核确认的推荐函、审查意见、申报书纸质版2份等相关材料报送厅建筑监管处,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4.案例公示。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推荐案例进行评审,重点对申报案例的研发水平、应用效果、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的,将对外公布。
联系人:罗坤,18870558675,15870671352。
地 址: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418号。
邮 箱:jxsjstjgc@163.com。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10月17日
附件1
2025年智能建造典型案例
申报书
案例名称:
申报单位: (加盖公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承 诺 书
本单位 (单位名称)
郑重申明:我单位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在质量、安全、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无不良记录,此次提交的《2025年智能建造典型案例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均真实、完整、有效,相关技术和产品无知识产权权属争议,未弄虚作假,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自愿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
单位公章: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江西省智能建造典型案例申报表
案例名称 |
|
案例项目地址 |
|
项目类型 |
☐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
||
|
应用智能建造 技术类型 |
☐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装备制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智慧运维☐其他 |
||
建设单位 |
|
设计单位 |
|
咨询单位 |
|
施工单位 (总承包单位) |
|
开工时间 |
|
拟竣工时间 |
|
申报主体 |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咨询单位 ☐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 ☐其他相关单位 |
||
项目申报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一、申报主体单位简介及在智能建造领域开展情况及相关业绩(不超800字) | |||
(包括但不限于:成立时间、隶属关系、公司性质、创新能力、核心业务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 | |||
二、案例情况简介(不超500字) | |||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性质、工程概况、工程重难点、工程规模、工程建设运营模式等。) | |||
二、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开展情况及预期产生的效益(不超500字) | |||
(包括但不限于:申报项目已应用的智能建造技术、拟应用的智能建造技术、该技术对比优势、推广应用情况、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 | |||
三、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意见 | |||
|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 |||
申报案例应用详细情况
案例名称 |
|
关键智能建造技术名称 |
|
服务单位名称 |
|
|
案例详情:(5000字左右) (包括案例概述、应用场景、技术(装备)应用情况、对比优势、推广应用情况、效益分析及建议意见等内容,应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图文并茂。) (一)案例概述 全面总结申报的新技术(产品)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应用效果和对比优势。 (二)应用场景 新技术(产品)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适用情形和典型应用场景。 (三)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技术及工具(如BIM软件、机器人型号、大模型等算法平台等)、技术实施路径与协同机制,以及与传统建造对比取得的效益情况(工期缩短比例、成本节约率、误差降低值等) (四)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对比 示例:本技术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主要领先在XXX方面。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主要有XXX的XXX和XXX的XXX,关键指标主要包括XXX、XXX等。(可附关键指标对比情况表和科技成果评价证书等) (五)推广应用情况 示例:已在XX个城市XX个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附工程项目清单),工程应用规模达到XX平方米,合同成交额达到XX万元。 (六)实施效益 结合具体工程项目,提供详实的数据材料,阐述该项新技术(产品)在提品质、降成本等方面的实施效益,说明解决的工程建设实际问题。 (七)针对江西省智能建造发展建议意见。
申报书格式要求: 1.按照申报材料文档大小不超过100M,并以“案例名称+单位名称”命名; 2.各层次编号依次为“一、”“(一)”“1.”“(1)”,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二级标题采用楷体,三级以上及正文采用仿宋,字号均为四号字; 3.图片、图纸(电子版)格式为JPG格式,大小不超过5M;视频格式为MP4,不超过20M。 4.图表须有编号和注释,图题置于图片下方,表题置于表格上方,确保清晰度。 | |
附件2
智能建造典型案例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名称: (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序号 |
类别 |
案例名称 |
申报单位名称 |
联系人 |
手机 |
邮箱 |
1 |
数字设计 |
|
|
|
|
|
|
|
|
|
|
||
2 |
智能生产 |
|
|
|
|
|
|
|
|
|
|
||
3 |
智能施工 |
|
|
|
|
|
|
|
|
|
|
||
4 |
智能装备制造 |
|
|
|
|
|
|
|
|
|
|
||
5 |
建筑产业互联网 |
|
|
|
|
|
|
|
|
|
|
||
6 |
智慧运维 |
|
|
|
|
|
|
|
|
|
|
||
7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