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浅议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发布时间:2018-11-19

浅议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于农村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的稳定、农村的安定和农民的收入,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受到气候方面的影响较大,农作物收成常常会受到干旱、高温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减产,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成为我国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抗旱救灾的首要目标。随着不断加快地方现代化农业,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则是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走上一条农作物、果树、鱼类等等能够一体化循环发展的农业之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没有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作物就可能长期受到干旱的影响、草地会出现退化、树木干枯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到农业正常发展。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相关规划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一方面农田建设投资占我国水利投资中的比重严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农田水利投入只占水利基本建设平均比重的6%,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上水利工程立项比较困难,存在着水利项目申报前期费用之大,专家评审费用、设计费用和相关方面的支出农村基层基本无力负担,只能望洋兴叹。此外,即使费劲申报审批通过该项目,却因为在工程实施中因配套资金难到位而举步维艰。其次,农田相关水利规划不完善。即使国家五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水利涉及范围之广,地域之大,导致许多地方没有水利规划或规划不全。农田水利基本在乡镇地区,而这些地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就连最简单的测量施工也难以实施。

2.2农民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低,主次责任不够明确

非农业人士认为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就应该 “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需要引导与鼓励。而农民认为修水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因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就没有其它产业的欣欣发展,而水利工程设施不加强,势必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还有人士认为修水利投入费用之大,还不如到时候防洪抗旱来得实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原有的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设备破损严重、老化失修已久、效益衰减严重等突出问题。而现有部分灌溉设施质量也参差不齐,配套不全,尤其是末级渠系统的配套设施。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型灌溉区的骨干渠建筑工程的损坏率高达40%,而中小型灌溉区的干支渠完好率也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这些数据反映的问题折射出的是农田水利建筑工程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监管所致。

2.3农民保护意识淡薄,浇灌技术落后,疏于管理

由于农民缺乏对水利建设的深度认识以及未经过技术指导的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一些水利设施出现只建不管、或者管理随意,而且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农民缺乏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且一些工程排灌标准低,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加上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措施

由传统农田水利向现代化高效节能农田水利观念转变,全面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升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农田水利改革的重要方向。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前期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整个水利建设投入中的比例,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农村各类涉水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地财政局、地方相应机构需拿出部分资金做好前期工作,安排充足的人力、财力积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调研等工作,能确保工程现状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为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改造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的认识,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

农田水利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要求,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施装备农田水利工程,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田水利建设,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强对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建立新型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以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水利工作的难点。首先,明确规定公益性工程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它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公众性和非排他性,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应当是社会全体公众,各级社会都必须有此认识。而政府是这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资金引导、行政组织、矛盾协调等作用。其次,认定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供水工程已被界定为经营性行为,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后期管理。再次,而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主体则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故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那么,工程建设投入的多少可以说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3.3大力发展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效益高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合理发展大棚滴灌。搞好渠道、河道砌防治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快速度研制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制订出台可行性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另外,要加强对灌溉、排涝、降渍技术水平标准的研究。一方面农业农田水利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和需要,提高农田排涝能力和供水保证率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灌溉排涝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促使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4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就是要发展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环境水利等,由传统的水利工程向现代化的水利可持续发展工程转变,这是我国水利系统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治水观念。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在治理小流域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把经济发展和河道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让河道带动经济发展,让河道造就山河景观,使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景色秀美的山河观光区,将河、沟、渠建设变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

3.5加快武装农田水利建设的队伍

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具备较高素质、精通专业的农田水利建设者。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人才培养,组建一支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并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建设队伍。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要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

结束语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使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因为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也就不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会成为空谈。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