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浅谈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9-05-23

水管单位大都存在定性不准的问题。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改革,浅谈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管单位的定性问题

水管单位大都存在定性不准的问题。毕业论文,改革。如有主要担负着防洪、排涝、抗旱任务的水管单位;有大中型水库因灌区未配套又无灌溉效益且主要承担防洪、拦洪任务的水管单位;既有防洪任务又兼顾灌溉、供水、发电效益的水管单位等。毕业论文,改革。如何定性,界限不清,既不利于工程管理,又不利于单位自主经营,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水管单位的发展。

1.2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人才匮乏、效率低下

水管单位严重存在人员超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加之基层水利单位大多处在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按现有低标准的工资,有的单位远不能按时发放,职工就医难,孩子上学难,单位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造成管理队伍不稳、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如此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3经费匮乏问题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

近几年来,水管单位的大量公益性支出得不到财政负担,工程损耗、防汛岁修、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少,单位机构的正常运行经费和人员工资保障均遇到诸多困难,形成了“重建轻管”的恶性运行局面。由于长期以来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严重,防汛物料质差量少等问题出现,直接影响到防洪安全。

1.4水利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水管单位收取的水费,水价偏低,成本较高,水利工程供水尚难保本经营;水利旅游尚未形成规模;水利规费收取困难,到位率较低;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利用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困难重重;水土资源开发潜力不大,效益不高,难以实现良性循环。水利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发展缓慢。

2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2.1单位定性事企不分

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社会公益性和经营开发性工程合在一起,管理单位内部长期事企不分,监管与运营的职责不清,资产管理方式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两类资产混在一起,界线不清,致使水管单位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既影响了工程的管理,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由于事企不分带来单位内部人员混编混岗,职责缺位,工作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公共职能的有效履行和单位整体效能的发挥。毕业论文,改革。

2.2人员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水管单位人员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人才缺乏并存,人员严重超编、结构不合理。近年来为安排职工子女就业和随意安置人员等原因,队伍不断膨胀,职工人数比原来将近翻了两番。而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2.3水利建设资金缺乏保障

水管单位兼有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其经费本应为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大都被定为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有的甚至被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即使有拨款,也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运行费用和人员工资。随着形势的变化,大多数水管单位自身无效益,经费无来源,管理设施简陋,职工收入无保障,工程管理难以为继,越来越无能力支撑和保障工程的运行管理。

2.4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价偏低,供水成本偏高,水费收取困难。供水水费是水管单位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供水水价偏低使得供水不能收回成本,不能形成供水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大多数水管单位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一些水管单位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负债包袱越背越重,面临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

3水管单位改革的对策

3.1正确界定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水管单位定性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毕业论文,改革。

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状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3.2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按工作需要因事设岗,尽量避免或减少岗位之间的交叉,增强岗位之间的协调;二是岗位名称和干部职数确定后,按上级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上岗条件,打破界限,竞争上岗;三是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方法,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3.3实行管养分离

通过改革,实现管养分离,理顺水利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强化水利资产的管理,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水利单位职工按照工作分工,可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行政管理人员,职责为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等,这部分人员可由上级财政全额拨款,另一类为养护人员,职责为水利工程、堤防、河道的维护工作,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可由上级财政拨一部分款,职工自己挣一部分。毕业论文,改革。

3.4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水利投入新机制,改变“重建轻管”问题

改革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新机制。毕业论文,改革。对防洪、除涝等纯公益性项目,按照事权划分,明确由各级财政投入建设;对供水等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综合水利项目,划分事权,明确利益,该由政府投资的由政府投资,该由市场融资的由市场融资。

3.5深化水价改革,实现以水养水,激活水利经济

水价严重偏离成本,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尽快出台水价改革方案,使非农业水价尽快达到规定的水平,农业水价在成本内逐步提升。深化供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小型供水设施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变增量,卖旧建新,滚动发展的轨道,激活水利经济。

3.6利用水土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水管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管理的库区、堤防、土地及闲置的房屋开展养殖业、种植业及加工业等多种经营项目,进一步优化土地种植结构,完善土地管理模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租赁、拍卖,发展堤防经济林等形式,以增加单位收入,促进水利发展。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