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探析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水利工程的基坑基本上都存在着渗水现象,不但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威胁到施工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理的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才能保障施工的安全。
1 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1.1明沟排水施工技术[1]
水利工程的基坑排水要求不高时,一般采用明沟排水施工技术,即利用基坑的地形条件来完成基坑水的自流排水,其特点是施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排水比较顺畅,应用比较普遍。
明沟排水施工技术按排水沟布设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在基坑的四周布设排水沟。施工时,沿着基坑的四周,按从高到低的方式开挖排水沟,把基坑水引到集水井后再用水泵排水。
第二种,在基坑的等高线处布设排水沟和排水井。施工时,顺着基坑相同的等高线,按分层设置的方法来开挖排水沟与排水井,通过排水沟把水一一引入与之对应的排水井,再利用水泵排水。常用于基坑土质较差、开挖范围较大、开挖深度较大、渗水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第三种,在基坑的轴线方向布设排水沟。施工时,可以沿着基坑的纵向轴线,由上向下开挖排水沟,并把集水井布设在排水沟的下游;或者是在沿着纵向轴线开挖排水沟的基础上,再沿着横向轴线开挖几条排水沟,使基坑水通过这几条横沟流入纵沟,然后流入到排水井,最后再由水泵排出。常适用于基坑土质较好、开挖范围不大、深度较浅、渗水量较小的情况。
明沟排水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布设排水沟,排水沟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保证集水的顺畅;②排水沟的布设不得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③排水沟深度与宽度并非越大越好,而必须根据基坑的排水量来合理选择。
1.2 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2]
如果基坑土的渗水性较强,必须大幅度降低地下水位时,一般通过在基坑的周围钻若干个井,并在井底放置混凝土滤管,再用水泵分别抽出井里的水,这就是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
首先,要用旋钻机等钻井设备来钻孔。通常钻孔的直径都要比井管的外径大300mm左右,如井管外径为400~500mm,则钻孔的直径要取700~800mm。钻孔的同时要用比重为1.1~1.2的泥浆固壁。在整个钻孔过程中,井孔内的泥浆面都要保持在比地下水面高的位置,但与井口的距离不得小于400~600mm。
其次,当钻孔深度达到施工要求时,必须及时下放井管。井管的下放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先放普通混凝土管,后放无砂混凝土管;②浇筑质量与透水性较好的井管应当放在下面,性能一般的放上面;③相邻两根井管要用热胶结剂进行粘结,同时在接缝处涂抹热胶结剂并缠上玻璃丝布或粗布,再用铅丝把4根长350mm、宽35mm左右的竹片或木板绑在接缝处,以固定井管接头并使其保持垂直。
再次,当井管全部下放完成后,往底管内部以及井管与钻孔间的间隙内回填滤料。先往底管内填入一层厚度为500mm的黄砂,接着再填入一层同样厚度的碎石或细砾石,然后再往井管与钻孔的间隙中填入细砾石或粗砂,以便在抽水时实现拦砂、滤水的功能。细砾石和粗砂的平均直径应当控制在含水土层平均直径的8~12倍范围内。
井管法排水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施工过程当中,滤水管必须以5~6米的间隔安装4~6片为一组的扶正器,这样可以使滤水管在孔内保持居中状态,使滤水管的过滤功能得到保障,避免了涌砂现象的发生;②在选择井管直径和钻孔直径时,必须使两者之间有充足的间隙,以便使回填滤料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保证能够顺利抽水的前提下,要避免出现管径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施工成本与难度的增加;③井管法排水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抽水实验,并以此为作为选择抽水设备容量大小的依据;④管井在进行正常抽水时,水位不能低于第一个取水含水层的过滤器,以免过滤器出现氧化损坏而造成涌砂现象。
1.3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3]
在比较小型的水利工程中,通常基坑的深度较浅,地下水位也较低,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施工时,只需要沿着基坑的周围设置几个井点,并通过水管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排水系统,最后用水泵抽出系统内的水。井点法排水系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排水系统,也可以把多个排水系统通过三通管、五通管等连接组成复合排水系统,并分别进行抽水。连接井点的水管一般采用普通材质的塑料管,当基坑范围较大且土质渗水比较大时,可用钢管来连接井点。
1.4降水法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于在较高地下水位处的粉砂和粉土基础,很容易由于渗水而导致管涌、流砂现象的发生,造成施工难度变大,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是降水法施工技术。传统的降水法有铺垫砂砾反滤层法、放缓边坡法、柴梢法等,但由于会大幅增加工程量,造成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干扰到正常的施工,已经逐渐被一些新的方法如沉箱法、沉井加水力冲填法等所取代,另外也可以通过井管排水系统或射流装置来排水。
2 基坑排水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2.1要加强对集水井大小的控制
在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集水井的大小必须控制好。集水井过小时,会造成水泵出现干抽而烧坏,过大则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一般来说,集水井的容水量应当不低于水泵在10~15分钟内的出水量。另外,集水井的深度不但要符合水泵工作要求,还要使排水的水面与基坑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300~500mm。
2.2要加强对水泵的选择与管理
首先,必须根据抽水试验的数据来选择最合适的水泵。水泵抽水量过大时,由于抽水量大于排水量,会造成流速增大,出现干抽现象或者抽出大量的砂石,最终导致水泵损坏;水泵抽水量过小,则无法把基坑排出的水及时抽出,造成基坑水位越来越高。
其次,对于施工范围较大或者是渗水量比较厉害的基坑,由于排水量大,水泵往往需要长期不停地抽水,容易出现故障,为了避免由于水泵故障而耽误了基坑排水作业,就必须配备若干数量的水泵作为备用,以便在水泵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地予以更换,不至造成基坑排水的延误。
再次,要加强对水泵的保护。对于水泵的安装位置应当便于拆卸与撤离,以便在出现强降雨量、基坑水暴涨而无法施工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将水泵撤走,避免水泵被水淹而损坏。
2.3要合理选择水泵排水位置
在用水泵抽出集水井内的渗水时,必须注意加强对水泵排水位置的选择。距离太近,则容易造成抽出的水回渗入基坑内,影响到基坑排水的效果;距离过远,则会造成抽水速度下降,基坑排水效率降低,不利于工程施工的进度安排。一般情况下,最合理的排水位置,就是在确保排出的水不会回渗的情况下,排水距离越近越好。
2.4要加强对基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清理
基坑排水施施在排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堵塞或损坏现象,因此,必须安排专人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与清理,如定期对排水沟、排水井、井管、水泵管道等进行清洗,清除沉淀,以保证基坑排水的通畅。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基坑的排水,才能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与工期,并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