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改进建筑领域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要措施。本文根据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绿色环境下的施工改进措施,对相关管理人员具有借鉴作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有关资料显示,在资源总量消耗、能源总量消耗和垃圾总量产生三方面,建筑业占了整个社会的30~40%,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1、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2007年我国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对绿色施工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在建筑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对环境的保护(四节一环保)。
按照上述要求,绿色施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组织管理。包括组织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第二、环境保护。包括地下设施和文物保护、土壤保护、噪音及扬尘控制、水污染控制、建筑垃圾处理等。
第三、材料管理。包括建筑用材选择、节约材料措施等。
2、绿色施工的现状及误区
整体上看,“绿色施工”在中国的施工现场还处于萌芽阶段,个别样板工程开始引路,但远未引起重视,现状及存在的误区是:
第一、被动适应。《绿色施工导则》已经颁布多年,还没有普遍作为施工组织文件的必备内容,缺乏现场顶层设计,对于现场组织者,绿色施工还不是有计划的自觉行为,而是迫不得已时才支差应付。如施工噪音管理,尽管多数现场有夜间作业规定,但高峰期常常不能落实,没有从施工设备选型等源头上建立绿色环保意识,淘汰高噪音设备,忽略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要求,等到投诉出现了,敷衍了事,在居民以及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建筑单位不得已才会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
第二、协调不力。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阶段性,大的阶段分为地基处理及桩基、主体施工、安装专业施工及装饰装修等,通常这些工程都隶属于不同单位。由于施工现场缺乏统一的贯穿各单位的绿色管理原则,致使阶段之间施工组织不协调,如现场临时办公设施,占用场地最大,不同单位多次进出场,各自为政,重复搭设,重复拆除,不仅造成大量垃圾,而且浪费严重。
第三、研究不够。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综合课题,我们的绿色施工常常停留在应付上层要求,满足验收条件的浅层次上,缺乏深入挖掘现实课题的动力和能力,更不能够从现场综合中取得效益。如临时施舍与永久建筑的一体化课题,内容很多,笔者亲身参与过一高层构筑物滑升模板施工,其施工平台在设计初期即考虑了与构筑物屋顶的一体化,取得设计单位支持,在滑模达到屋顶后就地固定,滑模结构转化为屋顶永久结构,一举多得,既节约了造价,加快了工期,还减少了浪费。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各参建单位的配合,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
第四、视野狭窄。尽管很多现场已经开始尝试绿色施工,但基本上都是局部措施,没有放在建筑全寿命期环境下通盘考虑,缺乏系统整合;还有的现场将绿色施工符号化,认为贴个标语、喊个口号、现场美化绿化就是绿色施工,扭曲了绿色施工的含义,种种现象说明,现场绿色施工任重道远。
第五、投入不足。绿色施工在很多时候需要加大局部投入,与传统施工相比,绿色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还要选择环保施工材料及技术,难免造成建筑成本增加,有时这种投入还会延伸到建筑设计中,这与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常常冲突。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欠缺实施动力。毕竟现实利益的制约,要做到全面权衡而兼顾社会利益,还需要实力做后盾。没有必要的投入,难以支撑传统施工组织的升级。
3、绿色环境下的施工改进措施
绿色环境下,现场需要改进的内容很多,仅就笔者现场管理中的一些体会提出如下:
3.1将绿色施工要求纳入招标及合同管理
《绿色施工导则》作为非强制性要求,只有在招标投标过程及合同制定中明确其地位,才能化作现场各方的自觉行动。在招标阶段提出绿色施工要求,赋予绿色施工一定的评标分数,还有利于营造氛围,提高施工企业贯彻落实绿色施工导则的主动性;作为竞标因素,施工组织的改进成为企业的承诺时,还可促进施工单位的创新热情,拓宽绿色施工途径,达成绿色施工与成本间的平衡。如果说招标对绿色施工的要求是原则性的,那么在合同谈判中,根据工程特点,设定具体条款,争创亮点,很有必要。
3.2大型临时设施统筹规划、一次建设、共同使用
加强施工平面管理,做到前后一致,良性对接,满足最大要求。可由业主单位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工程特点和场地特点,一次性建设临时办公用房、职工住房及其他临时生产用房(如钢筋棚)等,出租给不同施工单位使用,减少搭拆次数,达到整体节约的目的。这部分投入可以在投标阶段以减少施工措施费的办法补偿。
此外,满足临时用水用电的高品质、一次性布局要求,还可尝试实现现场食堂市场化管理,由业主单位或引进社会单位建设统一食堂,以改变现场自建食堂规模小数量多、卫生无保证、污水遍地流、管线随便解等局面
要取得不同单位施工用房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业主单位必须统筹兼顾,在不同施工阶段,临时设施应具有通用性,同时不能占用永久性建筑位置。为此,必须充分调查研究,事前论证,对各种可能性提出预案。
3.3不同单位间的综合协调
第一是脚手架使用,合理配置脚手架的管架,做到长短搭配,使用前应该除锈,并涂刷防锈漆等,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主承包单位在脚手架形式及搭设和拆除时间上,除了满足自身施工要求外,还应兼顾分包单位的施工要求,以减少脚手架的重复搭设。为此应针对工程实际及分包特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提高脚手架的通用性。必要时,业主单位可依据价值工程原理,适当投入和补偿主承包单位,同时大幅减少分包单位的脚手架费用支出,以达到增值目的。
第二是预留预埋,不同专业间预留预埋常常打架,图上一条线,现场一大片。通过沙盘推演,及时发现管线排列中的问题,减少实际施工反复,既是工程技术的基本要求,也是绿色施工的深层管理措施。各专业还有些特殊要求,事先图纸设计常常不考虑,竣工验收又必不可少,比如水箱间的远程监控,天然气自动报警,难免敲敲打打,反反复复。还有的比如厨房防水做完了,天然气打洞,有的还伤及地埋管,这些都需要及早与专业设计单位深入沟通,以设计的完备性,保证施工过程的系统性。
第三是工程结合部管理,处理好工程结合部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方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案例,某窗套属于幕墙的一部分,由于幕墙由专业设计院深化设计,而土建留口按结构图走,窗户订货按建筑图走,结果形成窗套构造、洞口及门窗尺寸三不照。改变幕墙构造,意味着费用变更;土建处理洞口,小缝隙可塞堵,大缝需浇筑砼,形成结构体,也很麻烦;改变门窗尺寸则意味着原来采购的货物重新变更。小小窗套,如果处理不好,意味着大反复,结合部是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部位。
3.4合理确定交房标准,减少用户拆建内容。
建设过程与用户个性装修之间的冲突,反过来对绿色施工的内涵,提出实践性很强的要求。常见的如拆除非承重墙,造成大量建筑垃圾;暖气片拆除重装;电线及插座重新布局;水管管线重新布局;飘窗及阳台栏杆满足强条要求不满足美化要求被拆除重做,门扇更换,批过的墙面刮掉重新粉刷等等,内容很多。施工过程满足了国家的统一要求,满足不了个性化的装修要求,合理制定交房标准,成为必然选项;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必须制定保证措施,以确保用户改造结果不突破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满足了这个条件,交房标准的甩项可以最大范围覆盖用户拆建部分。
推动我国的绿色施工工作开展,势在必行,除了政策引导,良好的现场制度保证,以及得力的组织、技术管理措施配套,必不可少。在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建筑活动必然需要对传统的利益模式做出相应调整,这也将是日后建筑领域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只有实现了绿色施工,才能保证建筑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绿色环境下施工改进措施”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