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21

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渤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渤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取得的成绩以及在课程、师资、技能培训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树立多元整合的课程观、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师队伍考核标准、构建合理教师梯队、引进教学名师;制定技能培训方案、健全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以期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期望通过贯彻实施“新工科”教育,让工程科技人员具备更高的创业创新能力以及跨界整合的能力,适应新经济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需求。然而,由于我国环境工程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有所脱节,存在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综合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培养出“基础牢、能力足、创新强”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个基本理念[1],渤海大学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工科精神、对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1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工类结合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2],新工科背景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与日俱增。加强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是对接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举措。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复合型、精专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打响环境工程专业的知名度。

1.1对接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新的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有更高要求。新工科背景下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知识层面、应用能力层面与价值观教育层面来看,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集知识丰富性、应用娴熟性、思想创新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些能力的形成若单单只局限于学校书本层面的知识远远不够,需坚持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加强高质量的实践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依托实效性强的实践教学平台,对接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接社会缺口较大的技术需求,着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备个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此满足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既快又好的发展。

1.2培养拔尖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拔尖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大幅提高,但实践环节的时长较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较多,如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实践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偏低等问题突出。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上认识不足,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尚未完全满足拔尖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的校内实践环节多具有单一性、被动性等特点。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但突出拔尖型人才缺乏,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不稳定,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将环境工程专业课本所学知识与实践岗位相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机的深度融合,使社会企业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顺利对接是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对拔尖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因此,亟需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1.3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实践考核手段为依托,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当前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学科建设的有效举措。当前实践教学阶段的改革需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以往的很多实践环节效果欠佳,如在企业实习,做单方面的服务性工作较多,本质上提升能力的工作较少。这并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升自己,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少数同学对环境工程专业所学的知识尚浅,并未与现实实际工作深度融合,导致部分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效果较差、质量不高。

2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现实境遇

2.1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成绩

2.1.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依照高等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规范要求,其专业的培养目标为:(1)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水、气、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与防治的知识,且具备给环境规划、资源保护与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2)具备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及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能力。(3)具备环境工程的新工艺、新理论及新设备的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当前渤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培养出担当进取、思辨创新,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专业自1997年在化学教育专业基础上设置的化学(环境科学方向)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先后培养了近八百名本科生,工作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很多领域,许多毕业生已经可以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等国家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大部分同学可以在企业、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1.2教师队伍发展态势优良本专业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已形成一只较有规模的优良师资队伍。现共计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含外聘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6.7%。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具有学士学位的2人。其中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专业学术带头人1人。渤海大学始终坚持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中心,对教学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经过近21年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在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1.3校企合作模式相对成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联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有助于促进高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并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方案落实。如,渤海大学的超级电容器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四个成熟的科研方向:电解液的制备、电池中的电极制备、电池储能模组技术以及电化学检测评估,研究中心与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产学研合作体制。凯美能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超级电容器,同时进行超级电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公司在辽宁省被评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中心对该领域的相关科学技术与工程化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与技术应用,获取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推动储能技术商业化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2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不足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体系建设尚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需规范化等问题,如何实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规模扩大,向质量提高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2.1课程体系建设尚需完善首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相对还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没有完全跟上学生成长速度,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仍未走出学科的框架,内容的设置缺少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衔接[3],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表现得不够明显;环境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存在知识重叠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社会中竞争性不强;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内容弹性欠缺,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内容实践性不足,与企业专家联系程度不够密切。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效果尚未达到新工科背景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当前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苛,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尖端人才才能复合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课程建设的难易程度标准相对统一化,对于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程度不足,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需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2.2.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首先,我校教师多以科学研究为主,很多教师的知识体系偏侧重在理论方面,实践经验略显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出现疲态。高校重科研、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新教师的补充和引进过程中,从某些程度上过度强调科研能力和高质量论文等指标,忽视对专业基础和工程背景等方面的考察,从而导致缺乏对教学体系完整性和合理性的顶层设计。其次,具备“双师型”头衔的教师人数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教师考核评价的标准也存在一定问题。教师队伍的模拟项目较多、实战项目少,对学生在解决相对复杂些的工程问题方面应对能力较弱。此外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一支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对在校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方面还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与外派企业挂职数量有限,导致教师实践经验稍显不足。少部分教师自身也未受过环境工程专业的系统训练。

2.2.3职业技能训练体系薄弱新工科背景下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技能提升方面与社会需要有一定差距,专业技能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待改进,在“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思路上还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方案,部分大学生对科研更感兴趣但是忽视实践过程的训练,此过程中,极少数导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资质介绍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