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但部分农村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处在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撒胡椒面式多部门管理状态,缺少统一规划,加之资金投入缺乏连续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落后较为严重。为此,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建设的大部分水利工程依然在使用,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条件有限,当时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具有很多问题,例如:工程质量不高、标准低,灌溉工程配套缺乏、堤防单薄、河道行洪断面不足、利用率较低等等诸多问题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初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不适用于当下,而且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经不能使用,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二)灌排设施不配套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灌溉工程大多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首先,缺乏相关配套。一些农村地区的灌溉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进行有效的灌溉;其次,灌溉设施年久失修。2000年之后,农村地区灌溉设置和节水部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分散不足等原因,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并未彻底解决灌溉工程的问题。例如,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全区灌区问题仅仅解决了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灌区问题并没有解决,尽管进行了一次规模化的修整,但是还存在配套不全、渗漏等问题。最后,灌溉工程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管理意识不足、管理经费有限等等。
(三)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断减少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义务工和积累共是农村群众投资的主要形式,取消之后降低了群众投劳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农村水利建设自筹资金兴修水利工程行为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群众对于传统农业的兴趣不高。由于农田的利润率较低,加之分散经营带来的难度,农民从农田中能够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农民无心经营土地,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置管理仅仅依赖于口头管理和人员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其次,缺乏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但是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导致设施出现问题后没有进行正确的维修,缺乏专职人员就无法就行及时的管理;最后,缺乏维修维护资金。经济基础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资金大多来源于乡镇政府,缺乏专项资金,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维护。
二、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导。水利工程建设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把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各级按照职能部门明确划分责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相关领导明确责任,积极指挥部门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资金、人员安排一定要到位,重点工程重点保护,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团结治理。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进行管理,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水法》、《防洪法》,并结合自身辖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适宜自身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到管理经营,每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增强民主性和科学性。此外,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有效的加强,治水灌溉两手都要抓,相关管理手段一定要依法科学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
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村级配套和引导农民合理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国家将小型农田水利作为农村重点投入管理项目,各地区要抓住机遇,争取中央和省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机制。同时县乡政府也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积极投入,科学使用,统筹安排,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与此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民营水利设施,将投资、改革、民间资本等相结合,积极鼓励并奖励民营水利工程,采取乡镇政府补贴、农民群众众筹、开发新项目等等诸多方式和渠道扩宽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改善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政策。根据“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三个高于”等相关政策的规定,各地区要提高对于“三农”的投入。省财政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专项资金的分配合理安排。
(三)调动农民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农民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加强政府资金补贴,完善一事一议财政补贴制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了科学民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始不断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补贴试点经验,对农村干部进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培训等都能够更好的推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对于农田水利工作的筹资方案、财政管理、专项费用、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票据等都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公开透明相关事宜,让农民能够安心、放心。另一方面,加强村民对于公共事物的参与度,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村民议事制度,让村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将科学合理的意见纳入到管理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并且农民作为水利设施使用的主体比任何人都了解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听取采纳农民的意见能够更好的促进水利事业的进步。
(四)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的寿命和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健全建后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首先,明确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设施所有权、开发建设权、拍卖使用权和投资经营权,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例如,农民自用的微型工程归个人所有,受益较多的小型工程和相关配套设置归组织所有,民营经营性工程归法人所有,施行租赁资源、承包、转让等模式,实现科学合理的建后管理机制;其次,成立建后管理协会。乡镇政府和农民可以成立农田水利管理协会,施行一事一议,科学合理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做好建后管理工作。最后,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因此深化改革,建立适用于当前具体情况的产权制度非常必要,通过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加快以建代管,逐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
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