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虹桥总投资达264万元的虹桥于1954年10月竣工建成。仅在1951年到1953年期间就发生多起交通事故,死亡多达7人。
建设的必要性
解放初期,鞍山市的交通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呈现出紧张的局面,而由于长大铁路和鞍钢环市铁路贯穿南北鞍山市区,所以使城区的交通受到影响。在未建虹桥等高架桥之前,在人群流动最密集的铁东、铁西一带的交通仅靠铁东青年街与铁西启明街相连的平交道口,亦称北道口,道口仅宽6米。
拥挤的道路,使交通事故频发,交通问题成了相关部门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方便铁东与铁西之间的交通,由辽宁省交通厅设计施工。
桥梁名称的来由
当时作为市中心区域第一座大型跨线桥,虹桥的建成可以说是鞍山市的大事之一,在此之前,鞍山市内,还没有这样一座桥梁能与虹桥相媲美,而给这座桥起一个好名字,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之一,经过相关部门讨论后决定,通过报纸等媒介向广大市民征集桥名,把命名权交给市民。向大众征集桥名,这在此前的鞍山也是前所未有的。
当时的征集活动特别火爆,收集到了近千个名字,而经过层层挑选,民意调查后,这座桥终于有了响亮的名字——虹桥:桥呈抛物线形,状若彩虹,而彩虹同时也是象征着新中国新鞍山的朝气蓬勃。当时的通车典礼由时任市委书记的韩天时同志剪彩,当天有数万人参加了这次典礼。
桥梁简介
虹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主桥、桥台、小拱和引桥组成,总长680.63米,宽14.1米。主桥三孔,边孔各28.6米,中孔34米,全长91.2米,采用钢支柱。桥台两座,铁东高度7.42米,铁西8.07米,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小拱是街道的通用引道,设有三座交叉小拱,净高分别为铁东孔4.4米,铁西辅仁巷6.1米,铁西一道街3.83米。在桥东、西设有上下桥梯四座,宽三米,方便行人上下桥。
桥梁的影响
虹桥从此不仅成了连接东西交通的一条要道,更成了鞍山市内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它所连接的铁西和铁东两个区域是日满时期殖民主义城市的代表格局,日本人住在铁东,不仅居住条件好,还用上了电灯、煤气、自来水。而中国劳动人民却住在条件极差的工棚区里,这种现象即使到了解放后仍然被延续至今,铁东和铁西已成为鞍山阶级的一部分象征,虹桥就是这样的一个分水岭,时刻萦绕在鞍山人的心头直到如今。
2008年8月28日 这座为鞍山老少几代人民服务了54年的老桥即将被拆除,但取而代之的仍山是一座横跨在那条将鞍山拦腰阻断的南满铁路之上的多孔桥。
新虹桥
2010年6月2日,新虹桥建成通车。
三车道拓成六车道
改建后的虹桥全长达487米、桥面宽29米、机动车道宽21米,由原来的双向三车道增至双向六车道,荷载等级为城-A级;人行道道板材质全部为花岗岩。并且,新虹桥的护栏全部使用一级汉白玉,高1.2米。每一侧都分了上百段,一个分段上有一层汉白玉栏杆,中间用两个T形结构支撑,甚是坚固。
9.18虹桥东塌方事件
2010年9月18日,虹桥桥东,出现地面塌方,由于路面塌陷处位于建国南路与文化街交汇处,将建国南路在虹桥东侧出口处拦腰截断,同时也隔断了文化街通往虹桥的通道,虹桥临时封闭,路面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