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水患频发但是河道的防洪能力却没有发挥其应用防洪、泄洪的作用,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探究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并寻找相应的治理措施由此也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对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原因展开浅析,并探究其治理的方式。
一.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原因
㈠河流系统面积减小
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用地资源相对紧张。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建筑物用地面积逐渐延伸至河流地带,挤占原有的河流。用地的紧张迫使河流改道甚至被填平,河流系统面积减少,破坏原本的河流平衡系统。上述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河道失去原有的防洪功能,抵御洪水的能力下降[2]。
㈡河道规划不合理
为适应生产、生活的发展,重新规划河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私自改流河道现象也时有发生。大多数河道的改造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未考虑水网的平衡性造成河网错综复杂,布局不合理,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在城市河段规划不合理,河流与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兼容,容易出现地下水上冒、内涝等现象。特别是暴雨来临时,容易造成地表水排不出、地下水位上升的不良情况。相比于郊区,在人口、财富较为密集的现代化都市中河道规划不合理带来的破坏性也相对较大。
㈢环境污染严重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量的固体垃圾排入河中,导致河道垃圾遍布、河床淤泥堆积,降低河道的防洪能力;此外大量未经处理的工厂、生活污水排入河中,影响河流水质,降低河道的自净能力。在河流经过的山区地段为追求经济利益,对沿河两岸的树木乱砍滥伐,植被面积减少导致河流沿岸的土层遭到破坏,土壤的含水能力降低甚至导致沿岸突然掉落河中中断河流,对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造成极为不利影响。除此以外,采砂业的盲目采砂导致河床遭到破坏,降低河道的防洪能力。
㈣河道功能简单化
河道本身具有自净、交换水资源的功能,对污水进行清洁,进行水交换保持水位的平衡。但是由于河道的外部地形遭到破坏,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交换通道被堵塞,无法进行正常交换,导致洪水来临时地表水与地下水无法进行及时的水位调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大量的污水被排入水中,河流功能转变为单一的泄洪、排污功能,不利于河流与经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生产、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洪水爆发时影响尤为严重。
㈤河流堤防工程未达到防洪标准
河流堤防是河道防洪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可对洪水进行有效的抵御、防范。但是目前大多数河道工程出现年久失修的情况,常年的洪水冲击,堤防工程损坏程度严重;此外由于堤防工程本身的质量未到达防洪的标准,导致堤防未在关键时候发挥防洪、泄洪的作用。在地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技术不过关甚至减少施工流程,堤防存在安全隐患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治理措施
㈠科学规划河道
建筑用地与河流地带要维持一定的平衡,对于违规填平河流,导致河流改道的行为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处罚。科学化布局河流,河道主管机关等相关部门根据上下游及河流两岸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化规划必须对河流进行流域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再则,根据河流沿岸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和历年洪水成灾的损失大小确定其重点。如以红河支流绿汁江易门段河道规划治理为例,考虑到河流流经晋绿汁集镇区,该河段如发生洪灾会造成重大的人员、财产的损失,因此应将流经该河段的河道作为规划治理的重点。城市建筑物密集,河流河堤工程要适应城市的功能布局,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河段下游如发生洪水,两岸的农作物受淹,则应调整两岸的农作物品种,改为耐水性好的水生农作物;而流经的棚苴段属于山区段,应考验在两岸种植含保水能力较好的植物。在河流途中修筑水库,在洪水发生时利用水库自身的库容拦截洪水,防洪减灾;此外,洪水期拦截的水资源可作为城市用水,进行畜牧、农业用水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
㈡提高河流的防洪标准
随着河流两岸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两岸城市的人口聚集程度与财富资源越来越多,为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也应该相应的提高。同时由于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洪水爆发的频率与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原本的防洪工程与防洪标准已不适用。因此,为适应目前的形势,应加大防洪工程的改建力度,同时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员、财产的安全[4]。
㈢加强河道的治理
河道破坏是造成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河道的治理工作,对于淤泥阻塞严重的河段进行除淤工作,疏通水流;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段可在沿岸种植植物;对于排入河中的废水需经过处理后方可排入;对于坍塌的河岸进行除险加固,对于狭窄的河道进行适当的加宽;适当增加堤坝及配套工程,建立工程观测制度对水温、水量进行严密的监测,提高堤坝对洪水的防御能力。此外加强水政执法力度,对于破坏河道、私改河道、破坏堤防工程的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河道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河道的保护意识。
㈣提高河堤的工程质量
河堤工程在河道防洪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大多数河堤工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年久失修导致防洪能力的下降。因此应该及时对破损的堤坝进行治理、修复,对出现缺口、裂缝的堤坝根据损坏程度进行修补或者重建工作。在堤坝的治理工作中要控制材料及工艺的质量,按照相关标准建造达标的堤坝工程。水泥等建筑材料要具有较高的防水功能,钢筋要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等,通过控制材料的质量提高河堤工程的质量。此外,积极采用先进的河堤防洪技术,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在河堤的厚度、高度方面要对流量进行严格的测量,确定河堤的设计指标。
河道防洪是保护沿岸人员、财产免受洪水灾害的重要防线。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洪工作,应找出造成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治理方案。目前造成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有环境、河道规划、治理及河道工程质量等问题,因此应进行科学的河道规划,加大对河道的清淤工作,在沿岸修建高质量的防洪工程与植被种植。此外,加强河道的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破坏河道、破坏河流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各个部门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加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河道对洪水灾害的防范能力,保护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