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生态城市建设思路与重点研讨

发布时间:2018-12-10
中共十七大中明确指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并在提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以后,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构建生态城市属于生态文明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实现途径。笔者站在城市政府的角度,研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以及重点,具体见下文。


1建设思路


1.1树立新的建设理念


城市属于非常开放的一个系统,但却具有有限的容量。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城市系统实际上属于区域生态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开放系统,并且具有增长“阈值”,因此其必须在区域生态系统内进行发展。城市系统在区域生态这个大系统中找到负载城市发展的要素,与此同时,也将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区域生态系统中[1]。当负载城市发展的要素的实际规模超出了区域生态系统所规定阈值后,城市系统将无法顺利向前发展。想要顺利的完成生态城市的建设,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突破传统只重视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的约束,明确城市社会经济和取悦生态环境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在区域生态规定的阈值内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1.2创建生态城市框架


城市政府要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但不能代替或包办市场经济所举办的经济活动。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进行指导,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规律、借助城市结构这个载体,构建以及优化生态城市框架,使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和谐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市”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而“城”这个角色却逐渐被人们忽视。现在经济活动是城市中城与城、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也是影响自然环境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组成了城市经济系统,而想要实现经济活动,就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地理空间,互相关联的关系特点组成了空间系统[2]。任何一个城市空间,都有其特有的发展特征,城市的发展潜力、健康状态以及经济质量也会有所不同,其中区域系统当中存在的竞争以及协作关系,组成了城镇空间体系,这影响着经济以及区域城镇的实际发展。人文传统、社会制度等社会体系对城市中的领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实际上空间结构属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社会经济为人和物质构建了空间,这些一同组成了现在城市的发展框架。明确结构关系,可以被看做是创建生态城市的主要框架,且在这个框架的引导下,促进城市向着生态化方向持续发展。


2建设重点


2.1完善城市的经济结构,改变经济的发展手段


2.1.1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以前的经济发展理念把经济当做区分于生态系统的独立系统,这样就会出现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理念,进而一味看重经济增长,必定会出现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而城市居民所应该享受到的生态福利却未得到提高。在构建生态城市时,一定要把传统的“小福利、小生态与大经济”的这种建设理念加以改变,树立起“大福利、大生态与小经济”的观念,并把经济系统看做是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系统承载力范畴内发展经济、增加生态福利,进而促使经济质量和社会生态福利一同提升[3]。2.1.2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城市每一时刻的情况都是以前努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城市发展一般情况下都是连续的,因此想要完善城市的经济发展结构,就需要了解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根据历史的实际发展经验,表现自身的发展特性。而环境地域不同所孕育出来的城市也不同,城市自身所具有的发展条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域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使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其次,树立生态化和市场化共同发展的原则。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属于城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产业生态化属于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途径。市场化可以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生态化能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生态化和市场化的融合,能够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慢慢形成[4]。


2.2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城市稳定发展


2.2.1提升城市空间的实际结构弹性首先,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稳定性以及传承性的发展原则。实际上,发展城市空间的具体方式就是确定发展战略、方向以及格局等,为了使城市能够发挥应有的潜能,以及为众多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弹性以及适宜空间。各地政府一定制定清楚明了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还应该认真实行,制定的发展战略必须具备良好稳定性、传承性,进而推动城市空间快速发展。比如,带状空间结构可以应用在城市的空间演化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然而又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应用带状空间结构。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详细发展战略、空间结构,促进生态城市快速建成。其次,科学的城市密度能够表现出人文关怀。城市的实际密度属于城市众多结构要素综合体现,也是生态城市的主要建设内容。各地政府必须通过建筑密度以及容积率等明确城市空间的密度大小,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密度,使城市生活方便而不拥堵。假如城市密度恰当,那么城市生态便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而促使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5]。2.2.2优化城市空间的实际结构体系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活力的有机整体,各个职能分化的功能区能够不断发展和改变,这就为政府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机会。比如,珠海市将国土空间划分为提升完善区、集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承担不同土地职能;相继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横琴新区5个经济功能区,承担不同经济职能;划定生态控制线,坚持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战略,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有利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的进步。在构建生态城市过程中,要根据城市性质以及职能,在对城市规模进行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发展新体制、新机制,探索新的政策办法、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建立起反馈和互动机制,综合考虑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优化城市空间的实际结构体系,进而使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同时,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控制城市密度、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找准突破口和实现路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统一发展,进而使城市发展向着生态化方向持续前进。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