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空间在建筑艺术的应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引言
灰空间是当前建筑设计十分关注的一种艺术设计手法,其主要有协调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存在的内外空间隔阂,给用户带来一种整体的艺术、与和谐视觉体验。尤其是当前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工作压力极大,生活节奏较快,通过在居住、工作的建筑空间中,凭借建筑空间外部之景,随着季节的变换,改变单一、乏味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能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用户身心健康发展。灰空间设计手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用户的生活,更强调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始终“以人为本”,并逐步形成建筑、自然与人之间的三位一体建筑整体性,符合现代建筑设计需求与理念。
一、灰空间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多种因素使得建筑存在一定的尖锐性以及绝对性,使得建筑内外部存在一定的矛盾,让建筑设计过于单一、固化[1]。但是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有着中性因素的存在,这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效调建筑存在的尖锐性以及矛盾性,能够使得建筑内外部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这种因素并不属于建筑外部、也不属于建筑内部,它是存在于这两者之间,起着空间过渡、空间媒介以及连接空间的作用,能够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产生一定的连续性,使得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产生连续、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外部空间产生连续以及建筑与自然产生连续,这个中性因素就称之为灰空间[2]。灰空间作为建筑艺术设计理论,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提出的[3]。首先从灰空间的“灰”字进行简单阐述,灰作为一种色彩,主要是通过将不同的颜色进行混合,产生的新颜色无法分清具体的色彩倾向,则称之为“灰色”,这种灰色并不具有任何颜色倾向,主要呈现出一种中性色彩,能够与其他颜色产生较为明显的协调感。在这里,我们将建筑空间视为一种色彩,其中建筑物内部空间为黑色,建筑物外部空间为白色,而过渡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一种空间则可以视为灰色,即为灰空间。其次在共存观念下,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其外部空间之间,会有一种空间为二者相互连接、交融以及并重的空间,这种空间既属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属于建筑物外部空间,称之为灰空间。
二、灰空间的特征
(一)多义性
灰空间具有着多义性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个既属于内部空间,也属于外部空间的第三种空间,有着多种意义。首先,由于灰空间概念自身具备着多种含义,因此,在界定灰空间的过程中,无法清晰地辨别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灰空间并不仅仅是一种具有连接性质以及过渡性质的空间,还包括有过渡性质的物体,以及同样有过渡性质的过渡线,甚至于在人们视觉范围内的过渡空间等,也就是说灰空间无处不在。其次,灰空间的多义性特征也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多种属性上,当人们对空间的视觉联系、应时布置,因为时间、温度以及视觉亮度的变化而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灰空间情境[4]。
(二)协调性
协调性是灰空间最为主要的一种特征,在应用灰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处理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不同关系,形成并营造出更加优越的空间环境,从而实现空间意境,带给用户的体验则更加丰满。作为一个有着过渡作用以及中介作用的空间,灰空间更像是一个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剂,能够将室外的自然环境传递给室内居住的用户,同时又能够将室内的居住视觉向室外连接。我国在应用灰空间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有着一定历史的,江南民居建筑物中的廊棚就是十分明显的一种灰空间设计手法。
三、灰空间的主要载体
在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灰空间设计手法的应用,往往会因为载体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事实上,灰空间载体十分丰富,这需要建筑艺术设计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灰空间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合理应用,使得灰空间得以更加具象地展现。首先,植被以及水体是常见的灰空间载体,植被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景观,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种具有活力以及生机的空间,当建筑艺术设计工作人员在应用植被灰空间载体的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色彩组合,并重视不同植被之间的组合形式,带给用户一种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刺激,在随着季节变化,这些以植被、水体为主要载体的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形式以及色彩上的转变,使得灰空间更加丰富。其次,廊道也是建筑艺术设计应用灰空间的主要一种载体(如图1)。作为一种具备着交通性质的廊道,在作为过渡空间载体的过程中,其往往会因为不同高低落差的地面,与不同高低差以及转换角度的廊道结合,形成一个有着极佳艺术魅力的空间造型,使得建筑灰空间更富有韵律感。最后,玄关是大多数居住建筑艺术设计首选的一种灰空间载体,在居民住宅建筑中,玄关与用户的关系更加密切,虽然有时会与客厅、餐厅等产生一定的空间界定模糊,但是在模糊空间界定的过程中,也缓冲了居住空间视觉体验,起到了一定的画龙点睛作用[5]。
四、灰空间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
(一)弥补建筑机能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身隐私的关注度非常高,尤其是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对其空间私密性以及空间领域性的要求较高,围合以及限定使得空间产生,并且不同程度地围合,或者是不同程度限定,都能够决定建筑空间的私密性以及领域性,这虽然满足着部分人们对居住生活、工作空间的隐私保护要求,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空间交流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内部空间是由封闭式围合组成的,那么采用敞开式围合,或者是半敞开式围合,就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建筑物内外部空间,为过渡空间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在弥补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机能以及跨度不足的过程中,将现代建筑物的某一部分元素,合理地向外部延伸,形成具有特点的灰空间,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还能够弥补人们心理上的不足。
(二)促进内外空间融合
正如笔者在本文前面反复所述,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现代人,对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出现了更高的层次要求,而不断发展的建筑空间多样性,使得社会群众与建筑空间之间的矛盾更多,且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同时二者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又在不停相互作用,使得空间信息在相互互动的过程中,更在不断传播。首先,灰空间能够使得过渡形式更加丰富,能够增加近距离的过渡形式,在建筑物内外部空间中,选择近处的多种景观进行融合,实现过渡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加远处过渡形式,选择半封闭式的建筑物空间中,利用楼阁,向远处较为开阔的水面、植被等进行眺望;并且也可以选择应时过渡,对气象景观、天文以及植被景观进行融合[6]。其次,灰空间的应用能够充实介入内容,使得建筑物内外部空间更加丰满,在建筑物室内,利用建筑物室外的植物、水面以及其他建筑等景观,逐步充实室内景观,同时也可以借助气象景观,像是日出日落、春风、雪景等(如图2)。
(三)丰富建筑空间层次
在设计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对建筑物进行层级界定,一般情况下我国会将建筑物分成室内外空间以及灰空间三个主要层级[7]。灰空间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再仅仅作为建筑物的一种个体层级,而是逐步向着建筑物族群层级以及地域层级方向发展。另外,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灰空间设计手法的应用更加宽泛,其作用不容小觑,已经能作为建筑物独有的特性进行充分展示,能够表达该建筑物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一定的装饰性。灰空间在作用到建筑设计艺术的过程中,其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层级向丰富与多样性转变,并且协调性极佳,使得建筑物的整个空间中使用,或者是体现出的色调更加和谐。
(四)烘托建筑空间的意境
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对“意境”的认可度非常高,无论是在诗歌、绘画作品创作中,还是在舞蹈艺术等表演过程中,“意境”作为一种艺术的直观体现,其一直受到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推崇。现代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意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意境”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也越来越认可,并且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区别于其他艺术“意境”,建筑空间“意境”并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所呈现出的美感,而是在通过灰空间作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远近透视等实际效果,给用户营造出一种拨动心弦的“意境”。在应用灰空间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为泅晕以及推递两种方法,在应用色彩、光线等资源的过程中,将灰空间的层次感积极显示出来,使得灰空间能获得更加平稳且自然的过渡,纵深推递,让用户逐步感染到建筑物整个空间的延续。
五、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合理处理视觉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使得视觉处理成为当前灰空间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半封闭性的建筑空间,使得视觉互借成为一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并不再单一局限到自然光的需求中,而是逐步向着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过程中转变。在应用灰空间的过程里,建筑艺术设计更应该重视景观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尽量在实际设计视觉环境的过程中,将灰空间的视觉注意点进行适量且合理增加,弥补灰空间的单调感,并调和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的实际过渡形式[9]。另外,建筑艺术设计工作人员要注重灰空间视觉信息以及知觉模式之间存在统一性,能够给用户提供一定的定向帮助。例如利用不用的光线、色彩,将不同空间进行区分,建立空间秩序的同时,帮助用户更加全面地认识以及理解建筑空间系统[10]。
(二)重视地形地貌的作用
在建筑艺术设计应用灰空间的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合理把控建筑物所受到的环境制约与限制,从而设计出一个符合当地地形、地貌,且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建筑形式。首先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建筑物所在地区进行充分的地形地貌考察,要避免对建筑形式的盲目追求,降低对地表肌理的不必要破坏,要尽可能因地制宜,顺应地势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其次,要检查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土壤属性以及特征,要尽可能降低建筑地基对该地原有生态形态的破坏,降低建筑物与自然产生的矛盾,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降低自然环境对建筑物造成的制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