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建设发展是否良好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重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直接原因。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地形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微地形景观结构设计,按照相关设计原则,加大施工力度,才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
1、景观作用
塑造园林微地形对园林绿地景观层次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微地形合理配置植物可将园林植物立面、立体视觉效果充分体现出现。除此之外,在建设园林微地形时可对植物种植高度进行有效提升,在丰富园林景观特色的同时,达到园林绿地艺术感提升的目的。
2、空间作用
在营造园林景观空间感时,微地形可进行多类空间的塑造,如开放型、半开敞式、垂直型等,于此同时,也可将微地形充分结合园路铺设,并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植物,以此达到引导路线的目的。因地形具备高低起伏的特点,在种植单品植物与设计方面,可形成极具韵律的天际线或林缘线,并能实现各类园林设计方法,如障景、夹景等。
3、生态作用
园林微地形景观的应用可提供多种环境,如干、湿、水中等,在地区小环境改变中具有重要功能。利用高低起伏改变的方式园林微地形可对园林绿地各个位置的光照条件加以改善。同时,因地形变化,极易出现阳、阴坡,以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微地形应用还可起到绿地地表面积增加的作用,是绿地蓄水功能、防风、防灾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应用
微地形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可有效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园林美观性。为此,必须确保微地形景观配置的合理性,具体处理技巧如下:
1、临水绿地微地形景观处理
作为水和绿地连接的纽带,临水绿地是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内容为驳岸与临水带状绿地。将驳岸位置设置成微倾斜类型或选取草地形式,可将驳岸向水面慢慢延伸,可打破绿地和水的界面。同时选取台阶类型作为驳岸形式,可将台阶想水中直接延伸,以此为游人提供嬉水的场地,使人能够与水亲近,与自然亲近。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2、道路微地形景观处理
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进行绿化用地的合理配置,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及停车场绿地等为道路绿地的主要构成部分。
作为道路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道路绿化主要以狭长地形为其主要地形形态,封闭、垂直作为其空间类型的特点。如何丰富道路景观,确保植物配置合理性对景观设计者极为重要。在确保行车、行人通过安全的基础上,需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以此确保地形处理的科学性。有时可选取龟背状、血状作为地表类型,这样不但能够实现道路的连续性,还能起到指引方向的目的,同时能够对道路管道布置位置需求加以充分满足。
3、居住区微地形景观处理
低容积率与高绿化率为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的主要特点,要求人均绿地率在4平方米以上,应对绿地布设合理性加以重视,实现生态化、景观化有效结合的目的。但居住区绿地景观往往存在用地紧张、地下水位较高等问题,同时因建筑区域绿地较为零散,为最大限度对起到景观丰富的作用,可通过微地形处理,设置良好的植物景观效益,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达到建筑区域绿化面积增多的目的,使人充分融入自然。其特点如下:
首先,植物景观层次的增加。在层次上起伏地形可确保植物存有相应变化,存在景深特点及阴面、阳面等。
其次,绿地面积增多。居住区域绿地营造中,其具有多种绿地形态与空间类型,但缺陷在于地面较小。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可向空中发展,也就是堆地形等,以此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加以改善,并能为高大景观植物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如雪松等。也可选取挖地造湖等方式,以此对绿地面积有效增加,丰富景观层次。
再次,排水通畅。在排水施工中起伏地形设计对其通畅性极为有利。也可收集地表水再利用,并将其作为水系补充水或灌溉绿化水使用。
最后,通过对地下车库荷载能力的分析,要求必须在1.6米以下有效控制居住区内最高覆土高度。为达到绿地空间形态增加的效果,居住区需可进行集中绿化,通过微地形的合理运用,达到景观丰富的目的。
4、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三、微地形和植物配置景观的效果
选取地形塑造与大面积草坪配置结合的形式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开放式草地的营造。通过观赏者不同视角与不同时间内地形的陡缓光影改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空间。通过地形塑造与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将园林构筑物、观赏性极强的园林植物设置到地形最高点,并将其作为园林整个绿地建设的景观点,以此吸引观赏者的视线,并以自然式园路加以辅助,通过植物材料框景等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让观赏者与自然亲近,享受自然风景。
在封闭空间微地形植物配置中,可进行单一高大树种的大片种植,以此将树丛气氛有效提升,并进行大自然意境的创建。通常以大乔木为主,或选取一类或2类树种进行散植。尽可能通过附近自然地形进行山林草地景观营造。在林外可通过地形高低变化,进行林冠线、天际线的创建,以此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