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详细内容如何,鲁班乐标为大家说明一下。
1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
1.1直接效益不明显
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效益,容易造成各级政府和受益群众的忽视。
1.2分布散,群众性强
小型水利工程分布于农村各地,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事业。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小型水利工程的重要特点之一,除农户自用工程(如水井、地间水窖)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一家一户办不了,靠分散农民自发的力量组织不起来,需要政府给予引导、扶持及服务,并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广大群众合理分工,积极参与,才能建设好、管理好。
1.3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小型水利工程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除害等减灾功能:既可为经济作物服务,又承担着粮食作物的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以兴利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但不具备经营条件。从总体上看,小型水利工程是弱势产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不是简单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关系,具有公益性强的特点。
1.4合作组织性较强
小型水利工程除一些自用工程(如水井、地间水窖)外,大部分是几十户,成百上千户农民共用,具有农民公用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公共工程具有合作组织性。
1.5具有季节使用性
除生活用水工程外,多数小型水利工程均为季节性使用,灌溉设施半年用半年闲,有时防洪排涝一年只用几天,有的几年才使用一次。
2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建设管理
2.1.1缺乏长远的规划,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
在过去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中,由于受经济、自然条件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工程在实施前均没有经过认真规划及勘测设计,加之各种渠道资金由不同部门管理,造成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施,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效益低下,工程刚建成就存在先天性不足。
2.1.2建设主体不明确,项目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管理标准
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来源有水利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民间资金等,不同的资金来源由不同部门管理与实施。因此,造成工程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和要求不统一,工程建设的质量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工程建成后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造成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灌溉效益较差,无法实现良性运行,供水保证率得不到保证。
2.1.3工程施工方法不统一,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障
因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少,没有统一的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工程采用受益群众集体承建的施工办法;有些项目因受益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较少,这部分项目主要采用由施工队伍总承包、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的办法;项目点剩余劳动力极少,施工条件较困难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包建设;项目点群众积极性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施工队伍负责技术施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负责土石方工程开挖与材料运输;项目点受益群众积极性高,有能力承建项目施工的由项目村屯牵头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统一,项目建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2.1.4工程投入不足,设施配套不完善
在自然条件较差、偏远、交通不便及经济落后的村屯,小型水利工程需要资金投入大,而国家的扶持力度小,群众的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设施配套不齐全,建成后生产经营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先天性不足与后天管理跟不上,导致小型水利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很难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2.1.5工程验收与移交不规范
由于工程投资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验收不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且没有做好移交手续就投入运行,导致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2.2运行管理
2.2.1体制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滞后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部分工程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严重脱节,处于有人用、无人管或乡、村“松散”管理的状况,工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利资产流失,工程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2.2经费投入
由于大多数小型水利工程是国家或集体管理,运行管理与维修经费投入的主体是国家或集体,用水者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导致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经费得不到保证,病险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只能“带病”运行,成为防汛工作的一大隐患。
2.2.3水费征收与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管理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但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保证,用水者对“水是商品”的意识淡薄,水费征收工作困难重重,加之水价过低,甚至有些不收水费,群众缺乏节水意识,用水管理混乱,造成“库无人管、水无人看、田无水灌”的局面,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水资源严重浪费。
2.2.4工程建设标准低,病险工程多,维修经费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是在70年代以前建设的,由于受到当时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流域规划,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工程仓促上马,施工管理粗放,工程质量没有保证,水源工程设施存在许多先天性不足,加上后天缺乏资金注入维修,造成小型水利工程不能完全正常蓄水。
2.2.5工程防渗配套不完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要求
目前有很多灌区工程已建成运行二三十年,由于当时缺乏资金,或配套不齐全,或渠系没有按设计挖通,已挖通的渠道有很多没有进行防渗处理,年久失修,淤积、崩塌、漏水严重,渠系水有效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灌溉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