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相互攻战征掠 ,使甘肃成了历史上军事争夺频繁的地区。这种状况反映到建筑上,使甘肃建筑非常突出地普遍具有军事的性质 ,出现了大量军事城池、长城边墙、关隘、烽火台、堡寨和驻兵屯田设施。而且城乡民居也都具有防御性质,聚居防守 ,庄堡棋布 ,尤以河西走廊地区最为显著。也是甘肃建筑特色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甘肃建筑特色——甘肃民居建筑(天水民居)
汉族民居一如既往以木构架系统的院落式为基本特征,以地理上的秦岭、淮河为界,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而天水民居将南北风格相融合,兼有北方的雄厚与南方的灵秀。甘肃四合院基本形式可概括为:基本型、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基本型,即只有一进院的四合院(如澄源巷现张庆麟故居北院)。串联型,以二进院和三进院居多,串联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隔垂花门式,如澄源巷张庆麟故居南侧两大院;另一类是隔过厅式,属于这种形式的院落较多,如石作瑞故居、任士言故居等。并联型,前后为串联,左右为并联。混合型,如澄源巷丁特故居(现在已拆)。院落以二进为多、有三进、四进者,二进之间由过厅划分为两个庭院天井,此天井一般呈矩形,与处于同纬度地区的民居庭院的长宽比接近,满足采光、遮光、通风、排水、接地气等需要,又能随意巧借一日光影之变化和一年四季之变化给人带来自然乐趣。
甘肃建筑特色——天水民居建筑结构
天水古民居建筑结构从木构架形式上属于抬梁式结构,这种构架形式也是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但严格地说应归于土木混合结构,即所谓“木骨泥墙”与“木椽泥顶”之类,而实际在承重上还是以木构为主,墙主要起维护作用,也有增强木构架刚度与侧向稳定性的作用。土木结构建筑能广泛分布于民间,主要是由于它具备了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的明确分工,承重构件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形成多样的民间木构架形式,围护构件不拘一格,可以用当地低廉易取的墙体材料,发挥就地取材的长处。这些使木构架体系突破了地区性的局限而得以广泛分布,从而形成富有乡土特色的民间木构架建筑的多元形态。“礼”的规范的制约作用,正统建筑核心文化的辐射作用,对民间土木混合结构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天水明清民居采用抬梁式框架结构,民间称托件房,其柃、梁、柱节点榫卯联接,紧密牢固且具有良好的抗变形性能,天水历上发生多次大地震,但众多民居历经几百年而完好无损,证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甘肃建筑特色”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